在世界田徑錦標賽如火如荼舉行,我們關注中國頂尖田徑運動員在美國尤金賽場表現(xiàn)的時候,因為疫情蟄伏了大半年的各省田徑運動員也于7月13-16日在炎熱的湖北黃岡參加了今年全國第一場大規(guī)模田徑賽事——2022年全國田徑大獎賽(第一站),比賽基本上可謂波瀾不驚。 這兩天,人們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不少項目運動員冠亞季軍名次被剝奪,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們以公布的成績來看看中長跑最終名次。 男子10000米冠軍運動員實際名次為第四名 女子10000米冠軍運動員名次為第一但亞軍選手為第四 男子5000米冠亞季軍名次正常 女子5000米冠亞季軍名次正常 男子1500米冠軍運動員實際名次為第四名 女子1500米冠軍運動員實際名次為第四名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令人費解的情況,冠亞季軍運動員不是理應獲得第一二三名嗎? 這是中國田協(xié)新周期田徑項目競賽辦法改革措施之一。 該措施對于各個項目的名次排定以及競賽辦法進行了改革,比如100、200、400米在預賽和復賽時,參賽運動員分別要跑120米、220米和420米,所以你會看到通過競賽管理系統(tǒng)系統(tǒng)查詢的成績中男子運動員100米成績實際上是120米的成績,比如某運動員120米成績?yōu)?2.37秒。 為什么要這樣設置競賽辦法? 大概率是希望延長距離,提升運動員后程保持速度能力,我國短跑運動員與國際優(yōu)秀選手相比往往前半程50米差距不大,差距主要在后半程,通過這種競賽方式,促進運動員和教練員重視后程速度保持能力的訓練。 100米預賽和復賽采用120米 對于5000米,要求運動員在剩余最后兩圈時,男/女成績不得慢于13分/14分40秒,對于10000米,要求運動員在剩余最后兩圈時,男/女成績不得慢于28分20秒/32分10秒。 如果計時顯示運動員在上述兩個項目剩余兩圈時,成績慢于上述要求,則最終獲得的第一二三名不被承認,這下大家應該明白為什么運動員明明獲得冠軍,最終成績卻變成了第四名,原因出在這里。 這樣的改革措施目標很明確,改變我國場地中長跑運動員在比賽時,普遍戰(zhàn)術保守,速度較慢,大家都抱著最后兩圈發(fā)起沖刺的心態(tài)博弈成績的現(xiàn)象,但其實最終無論是誰獲得冠軍,由于前面太慢,最終成績都不會太過理想,并使得我國中長距離項目長期成績徘徊,沒有明顯進步,距離田協(xié)和大眾的期望差距較大。 中長跑項目特殊性使得領跑運動員體力消耗較大,而處于隊伍中間靠前的運動員不僅風阻更小,跟跑也有利于節(jié)省體力,在最后發(fā)起沖刺階段,伺機出擊,往往效果最好,如果大家都這樣想,無疑會導致比賽的平淡,比如表現(xiàn)為: 1、戰(zhàn)術保守。幾乎所有人都不希望領跑,大家都隱藏在隊伍中,伺機最后沖刺一擊制勝,也即大家都采用最為穩(wěn)妥的戰(zhàn)術,采用更為激進、更富觀賞性的戰(zhàn)術的運動員少之又少; 2、大家的目標似乎都是功利地取得好名次,至于成績能否有所突破,無人關心,甚至無人敢嘗試,這是比賽成績平平的主要原因; 3、除了剛開始頭一兩圈速度還不錯和最后沖刺拼盡全力,絕大部分時間配速較慢,甚至比賽中段的速度與運動員平時訓練時的配速相差無幾,看不出這是在比賽; 4、中長跑比賽極為平淡,沒有激情、缺乏刺激、看似大家都盡力了,但沒有展示出競技體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力量和體育特有的戲劇性和不可預見性; 為了改變中長跑競賽的這一現(xiàn)狀,田協(xié)出臺了鐵腕改革措施,通過對于運動員前程成績提出一定要求并且直接與名次掛鉤的方式,期望激發(fā)教練員和運動員訓練活力和競技斗志,從而促進中長跑競技實力的切實提升。 應該來說,這一初衷是好的,但怎么樣才能提升中長跑競技實力著實考驗管理層,是系統(tǒng)化、長期化建設比如加強后備力量,重視科技訓練,還是用一些特殊改革措施期待立竿見影? 所以,對于田協(xié)新周期的改革措施,一旦具體實施結(jié)果呈現(xiàn)出來,自然也有一些聲音表示反對,比如認為這是突發(fā)奇想拍腦袋,破壞國際通行競賽規(guī)則,運動員在規(guī)則允許范圍內(nèi)制定合理個人參賽策略天經(jīng)地義,運動員辛辛苦苦訓練拿了冠軍卻無法獲得相應名次甚至影響收入(名次與比賽獎金直接掛鉤)這對于運動員不公平,天氣因素無法排除(此次黃岡比賽天氣就十分炎熱潮濕)等等。 這次全國田徑大獎賽是去年全運會結(jié)束后,新周期首次實施改革措施的一場比賽,改革的終極目的當然是提升我國田徑競技實力,但怎么改革才是最佳方案? 是矯枉必須過正,還是由此帶來田徑訓練從理念到方法的變革,是必須采取非常手段讓教練員運動員痛定思痛,還是改革步子太大違背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