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時間標準的協(xié)調與建立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國際計量局(BIPM)的時間部,就開始正式采用標準化的GPS共視比對方法,把全世界幾十個守時中心的主鐘溝通起來,并建立了準確度的國際原子時(TAI)和國際協(xié)調世界時(UTC/BIPM)。我國有三個實驗室參加了國際時間標準的協(xié)調,它們是:
◆ 中國科學院陜西天文臺(CSAO);
◆ 國家計量研究院(NIM);
◆ 航天無線電計量測試研究所(BIRM)。
新型時頻計量傳遞系統(tǒng)的建立
(1)、傳統(tǒng)時頻計量傳遞的特點:
◆ 一般是按計量單位、一級計量站、二級計量站和使用單位四級逐級傳遞;
◆ 受檢時頻標準源或儀器設備必須往返搬運,檢定校準后的狀態(tài)在搬運中難免受到破壞;
◆ 傳統(tǒng)的時頻計量一般只能按檢定周期(一般為一年)進行,難以進行經常性和實時的計量測試。
(2)、通過采用GPS共視法時間比對和互聯(lián)網技術,可以建立不需搬運的、實時的、完全新型的時頻遙遠校準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