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氣溫開始回升,氣候的不穩(wěn)定會對臺灣泥鰍養(yǎng)殖造成很大影響。下面介紹一下臺灣泥鰍春季養(yǎng)殖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和處理方法。
一、寄生蟲病
由于冬季的長期低溫,藻類光合作用較弱,塘底有機質積累較多,為寄生蟲的生長發(fā)育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隨著春季的到來,氣溫開始回升,池塘內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寄生蟲蟲卵開始萌發(fā),處于低溫時期的臺灣泥鰍體質較弱,更容易感染寄生蟲。臺灣泥鰍感染的寄生蟲主要有車輪蟲、指環(huán)蟲等,寄生蟲對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組織和器官產生損傷,加上各種病原菌的感染,容易造成死亡。春季避免蟲害的關鍵是要提前使用“福地安”、“底蟲凈”等改底、除臭,營造一個不適合寄生蟲繁殖生長的水質環(huán)境,達到防蟲、抑蟲。
二、氣泡病
冬春季節(jié)轉換,天氣時暖時寒,晝夜溫差較大,容易造成水中溶氧含量或其他氣體含量過飽和,從而發(fā)生氣泡病,尤其在天氣轉晴升溫,水溫急劇變化的時候。氣泡病多數發(fā)生在規(guī)格為每斤200-1000尾的泥鰍及魚苗階段,發(fā)生氣泡病的池塘水淺、水色清爽,藻相單一。發(fā)生氣泡病的泥鰍主要癥狀為“白嘴”、鰓出血、“燒尾”,體表有紅點、脫粘。病魚體弱,易在水面漂游。預防氣泡病,關鍵在于加深水位,多開增氧機,特別在天氣轉晴的時候。定期使用“利苗多”、“利餌多”來促進藻類、浮游動物和有益菌的繁殖,平衡、穩(wěn)定水體。
三、缺氧
泥鰍不怕缺氧是多數養(yǎng)殖戶朋友的誤區(qū),任何水產養(yǎng)殖品種,在高密度的精養(yǎng)條件下,其實都容易缺氧,特別在春季“回南天”、“南撞北”等風向不定,悶熱的惡劣天氣下,更容易缺氧。因為缺氧引起死亡的泥鰍池塘,一般發(fā)病前會出現泥鰍靠邊多,活力差,池塘水臟、泡沫多等現象。死亡的泥鰍一般無明顯癥狀,體表完整,肚子微脹,肛門松開。預防缺氧應該多開增氧機,一旦出現泥鰍靠邊或池塘泡沫較多時,使用“速解安”、“底加氧”或“氧速保”等產品增氧,緩解缺氧情況,減少損失。
水面泡沫多
泥鰍靠邊四、中后期水質惡化
中后期投喂量大,池塘污染加重,耗氧物質大量增加,物質循環(huán)開始因為長期的氧氣供給不足而出現減慢或者受阻。池塘物質循環(huán)不暢直接導致大量分解的中間產物(氨氮、亞硝酸鹽)積累,出現氨氮、亞硝酸鹽升高。再加上春季陰晴不定,風向不定,容易造成池塘返底,致使氨氮、亞硝酸鹽等水質指標升高。這時候發(fā)病的泥鰍會出現爛身、鰓部充血,掉鱗等。預防水質指標惡化應該在春季升溫階段,提前使用“福地安”、“底居安”、“底加氧”等預防池塘返底情況,緩解氨氮、亞硝酸鹽升高所引起的中毒,降低死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