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孝:按儒教的傳統(tǒng),孝子應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三年(每個人在三歲前,基本都不離開父母懷抱,此三年感念父母恩,很多村莊也是這樣產(chǎn)生的),期間避免娛樂、飲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掃墓:親友于清明節(jié)(介之推于這一日去世)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懸棺葬 中國古代葬式的一種。即人死后,親屬殮遺體入棺,將木棺懸置于插入懸崖絕壁的木樁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縫內(nèi),或半懸于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臨深溪,無從攀登。
洞葬 甲定洞葬位于甲定村栗木山的半山腰上,上下有兩個洞口,棺柩擺放在為繁樹濃陰所掩的上洞,洞口豁敞,高十余米,寬亦有十余米,縱深約有三四十米,目測可看見上百具棺柩置于“井”字形木架之上,列成五排,棺柩或頭朝外,或頭朝里,其中似乎有其規(guī)則。
從原始社會的舊石器時代起,人類便產(chǎn)生了靈魂觀念。原始人認為,人死靈魂不死,仍能干預活人的人事、禍福。受這種靈魂不滅觀念的制約及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的差異,產(chǎn)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禮風俗:有的葬禮盛大隆重;有的簡易樸素;有的充滿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學而又衛(wèi)生。地理、宗教及社會結(jié)構(gòu)均影響葬禮形式,階級身分更是決定性因素。以西藏為例,葬禮按身分區(qū)分為4種:賤民水葬,中等身分土葬或天葬,貴族始可火葬。在葬式上,世界各民族中有土葬、海葬、火葬、水葬、厚葬、天葬、洞葬、樹葬、懸棺葬、壁櫥葬、食葬等多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