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葬禮 方人能以一種“科學的眼光”來看待死亡,進一步淡化了社會對殯葬的熱情。西方崇尚“個人本位”,主張“以個人為中心”,因此在喪禮中,也是以死者為“中心”,重在安置死者的“靈魂”??傊?,西方喪葬禮俗有人們可借鑒之處。死亡文化的本質(zhì)是生存文化,從一個民族的死亡文化中可以窺到那個民族的全部生存哲學。 西方雖然民族眾多,但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影響下,喪葬禮俗基本大同小異,下面就西方喪禮中比較一致的方面予以概述。 葬式。西方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兩種。無論采用哪種葬式,均葬于公墓。
送殯:兒子女兒孫子在前,原來是抱靈位,一般抱照片,走在前面,后面是抬棺材的人,孝子,孝女,孝孫前行一會就轉(zhuǎn)身,向棺材磕一個頭,表示對長輩的尊重。
葬禮禮儀算是中華五千年傳承下來的一種特殊文化,各個地區(qū)差距很大,就是日照相隔數(shù)十里的村落,一些講法和做法也不盡相同。下面說的這些禮儀應該在嵐山區(qū)后村鎮(zhèn)比較通俗流行的一種禮儀。其中一些說法,也不是十分明白,希望懂得這些禮儀的人的指正。
出殯的當天晚上請道士念經(jīng)一至七天,超度亡靈,俗說“做歸山燈”。第二天,孝女、孝婦等穿孝服,首次上墳,俗說“攔山神”、“攞兩朝”。 辦喪事:對內(nèi)親要派專人報喪。親朋好友要先送禮,再參加吊祭、送葬、吃飯。喪飯兩餐(正餐),一葷一素,入殮時食素,俗說“歸棺飯”、“齋飯”;出殯時食葷,俗說“出葬飯”。 舊時安葬后,有的孝子還會晝夜在靈堂或墳前守護一段時間,俗說“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