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禮
人死,稱“逝世”、“謝世”,俗稱“倒頭”、“過去了”等等。人將死或死后,家人要辦的件事就是到東門外的天后宮去請茶師傅。茶師傅是專門幫助人們料理紅白喜事的人,也稱“茶房”。舊時的天后宮內(nèi)有一殿,專做茶房的辦公室。內(nèi)有幾個負責人,各自帶有幾個徒弟。這些人專司并包攬了市內(nèi)城市居民的紅白事,按城區(qū)劃分若干片,分別負責各片的紅白事。只要接到死者家屬來送信兒,就會根據(jù)地域分工馬上工作,即通知杠房、棚鋪、賃貨鋪、扎彩作乃至酒席處等相關(guān)行業(yè)為死者準備治喪用具,并進入死者家?guī)椭侠韱适拢敝料略釣橹埂?/p>
有的人家極講究壽終正寢。凡正常死亡的老人,盡量避免在床上咽后一口氣。否則,會“背著炕走”,既對死者不利,也使生者不安。因此當其生命垂危之際,家人就請茶房或兒女親自為其沐浴更衣,然后將其移到事先備好的“床板兒”上,在孝男孝女的守護下度過彌留的時刻,俗稱“到捯氣兒”。停尸期間忌貓,倘家中養(yǎng)貓,在此期間也需妥善管理,絕不可使之靠近死尸,以防“炸尸”。
報喪
死者如為移民,家人在請茶房的同時,要派人攜供品、黃錢等到土地廟或城隍廟“報廟”,為土地爺、城隍爺燒香、送漿水,俗稱“送財送水”。在人們的意識里,這似乎意謂著給亡故的親人在陰曹上了戶口。土著之家則無此習俗。
尸體安放停當,家屬要進行兩方面的報喪儀式,一是在宅院門口貼“門報兒”、“銘旌”,懸掛“楮錢紙”,立“幡桿”;二是由孝子執(zhí)“六子”(報喪帖子)到親友家報喪。門報兒相當于告示,長約30厘米,寬約10厘米,白紙黑字,貼于宅院門口。上寫有“恕報不周”或“恕不遍訃”四個大字,右下為“×宅之喪”四個小字。門報書寫極為講究,也有許多“媽媽例兒”。舊時,使用繁體字,喪字本作“▲”,在寫門報時不能寫2個口,后來又對“恕”和“周”兩個字有了限制,即其字中口都以“×”或“△”代替。所有這些禁忌都表示家里走了一“口”人,別再帶走其他人了。
圓墳后,喪禮基本結(jié)束。但在葬后三七、五七、七七、六十日時均設(shè)祭。五七時,必須由孝子親手焚燒紙糊的彩人。據(jù)說以此可減輕死者生前罪過。六十日焚燒紙糊的船轎,傳說可使死者的靈魂渡過混河。除此,在死者的誕日、祭日(一周年不得去上墳)和清明節(jié)等,晚輩再到墳前祭奠。其它祭祖活動幾乎都在家中之靈牌兒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