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無論哪一種,其宗旨與任務是相同的。
在臨終階段,癌癥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對死亡的恐懼。美國的一位臨終關懷專家就認為“人在臨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體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減輕患者機體上的痛苦的同時,做好臨終患者的心理關懷。
病人進入瀕死階段時,開始為心理否認期,這時病人往往不承認自己病情的嚴重,否認自己已病入膏肓,總希望有的奇跡出現以挽救死亡。當病人得知病情確無挽救希望,預感已面臨死亡時,就進入了死亡恐懼期,表現為恐懼、煩躁、暴怒。當病人確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間即來,此時病人反而沉靜地等待死亡的來臨,也就進入了接受期。
一般說來,瀕死者的需求可分三個水平:①保存生命;②解除痛苦。
因此,當死亡不可避免時,病人的需求是安寧、避免騷擾,親屬隨和地陪伴,給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對美(如花、音樂等)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寫遺囑,見見想見的人,等等。病人親屬都要盡量給予病人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們無痛苦地度過人生后時刻。
中國安寧療護理念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悲田院”、北宋時期所設立的“福田院”、元朝時期的“濟眾院”、明朝時期的“養(yǎng)濟院”及清朝在北京設立的“普濟堂”等。這些機構專門照護沒有依靠的孤寡老人、殘障人和窮人。這些人大多在死亡后也能得到各種儀式的殯葬服務。這些機構的設置理念與西方臨終關懷的思想異曲同工,為現代安寧療護的興起和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前期基礎。
安寧療護的理念
安寧療護的理念為“維護生命,把死亡看做正常生理過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控制疼痛及心理精神問題”“提供支持系統(tǒng)以幫助家屬處理喪事并進行心理撫慰”。安寧療護并非放棄對患者的積極救治,也不是“安樂死”,而是用專業(yè)的方法幫助患者,確保其擁有的生活質量,同時幫助患者的家庭和親屬能夠平靜面對親人的離世
舒適照護
隨著死亡腳步的臨近,終末期患者的癥狀更加惡化,會出現呼吸困難、喉間痰鳴音、神志不清、指甲蒼白或發(fā)紺、出冷汗、四肢厥冷等癥狀。因此,為終末期患者提供舒適照護是安寧療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舒適照護包括:環(huán)境的管理;床單位的管理;口腔護理;腸內、外營養(yǎng)護理;靜脈導管維護;留置導尿護理;會陰護理;協(xié)助沐浴和床上擦??;床上洗頭;協(xié)助進食飲水;排尿、排便異常的照護;臥位的護理;體位轉換;輪椅與平車的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