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逝世,俗說“歸家”、“過身”、“過背”、“老掉”。入殮,俗說“入棺”、“收殮”。安葬,俗說“過山”、“出葬”。辦喪事,俗說“做白喜事”或做“喪事”。入殮、出殯、安葬(俗稱“落事”)都要請堪輿(俗稱“地理先生”)擇“吉日、吉時”和安葬的“風(fēng)水寶地”。
出殯的當(dāng)天晚上請道士念經(jīng)一至七天,超度亡靈,俗說“做歸山燈”。第二天,孝女、孝婦等穿孝服,首次上墳,俗說“攔山神”、“攞兩朝”。
辦喪事:對內(nèi)親要派專人報喪。親朋好友要先送禮,再參加吊祭、送葬、吃飯。喪飯兩餐(正餐),一葷一素,入殮時食素,俗說“歸棺飯”、“齋飯”;出殯時食葷,俗說“出葬飯”。
舊時安葬后,有的孝子還會晝夜在靈堂或墳前守護一段時間,俗說“守孝”。
遺體:如果有人在別人的家中逝世,那么在挪動遺體之前,必須給人家一定的錢,表示歉意,哪怕那房子是女婿家的,只有在自己的直屬親屬家逝世才不用給錢(直屬親屬指兒子,孫子),錢不在乎多少。很多逝世的人都是在醫(yī)院,一般遺體不需要再搬回家,直接送殯儀館,也不存在給誰錢的問題了,總之遺體移動越少越好。在移動遺體的時候,直屬子女,一般在旁邊安慰遺體,比如說:某某別害怕,大家送你去新家等等,因人而異。如果在家中逝世,那么遺體挪動的時候需要招魂,方法是拿一燒紙條,在四周的墻上移動,如果燒紙條在那個地方固定住了,說明逝世人的靈魂在那里,然后用燒紙條把靈魂收起來,從窗戶遞出,放在遺體旁邊,隨遺體一起進火化爐。
跪拜:在靈堂內(nèi)跪拜一般是磕四個頭,逝世之子女在靈位四周,來人后,別人磕幾個頭,逝世著子女必須回應(yīng)幾個頭,所謂代表長輩回禮(一般是長孫代為謝禮,直屬男性和直屬女性。)。不知道別的地方磕幾個頭,有三個的還有四的,那里的禮儀是磕四個頭,含義為神三鬼四,給神仙磕頭三個,給鬼磕頭四個.在靈棚內(nèi)(也就是出殯前搭建的靈棚,不是靈堂。也可以不搭建,地方一般比較固定,每個村落都有固定的地方。),磕頭是九個,這個時候去磕頭的一般是逝世者的女婿跟逝世者親家后輩,這個時候是一作揖一叩拜,磕頭四個,是四勤,而逝世者子女也隨著叩拜之人作揖叩拜(一般是孫子,侄子代謝。),然后上前三步,再一叩拜,先舉香在空中轉(zhuǎn)一圈,然后敬酒三杯(女性不知是否這樣。),再后退三步,一作揖四叩拜,磕頭四個,是四懶。前后一共是九個,符合三拜九叩首的說法。在別人前去叩拜的時候,兒子跟孫子在旁邊回禮,女兒一般在桌子旁邊痛哭。四勤的含義為一作揖一叩拜,四懶為一作揖四叩拜,中間攙雜一頓隔,日照說法叫四勤四懶一頓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