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山湖區(qū)回收煙酒,回收茅臺免費鑒定評估
剛好聽到某自詡為釀酒師的作品,在作品中侃侃而談,稱”1000元以下的白酒幾乎都不是純糧“,聽完之后我在評論區(qū)留下了一句“瞎扯蛋”。當然,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一百多條評論,幾乎都在抨擊他的。有酒友就在評論里道出了真相:他就是銷售著高價白酒的。
小六我還真想不明白,都什么年代了,還把我們酒友當做傻子了?是把酒友當韭菜,還是把自己當成收割機?難道真的只有高價才是純糧酒了嗎?鄉(xiāng)下小作坊釀的米酒、玉米酒、高粱酒等等,我們可以看著他們釀,看著蒸餾出來,高質(zhì)量的也就是幾十塊。即使是工藝工序復雜、釀造周期長的醬香酒,100來塊也能買到口糧酒了!
網(wǎng)上還有高調(diào)宣揚“為什么有身份的人都只喝xx酒”“不喝xx酒,說明他們還沒長大”、”500元以下的白酒幾乎都不是純糧“等關(guān)于白酒的文章,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自編自導自演、自問自答罔顧事實,黑白顛倒編來編去,差點自己都信了。
你在網(wǎng)上發(fā)表文章做白酒銷售,大家也能理解,但是使用一些誤導方式來喧嘩取寵,誤導酒友,被酒友唾棄那是必然的。在這個網(wǎng)絡時代,銷售白酒的人很多,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魚龍混雜。不好專研白酒知識就算了,還用自己個人的觀點來扭曲事實,用營銷號帶到聽書平臺,臉皮太厚。當然,如果你以為他們只是做一下營銷號而已,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那些為了營銷,曾經(jīng)誤導大家做的“純糧酒檢測實驗”,你又踩了多少呢?
1 :白酒+燒堿實驗
曾在某知名品牌酒銷售部中有“酒師”說:燒堿放入燒杯,再往燒杯中倒入白酒后升溫,根據(jù)顏色判斷是否為純糧酒,變黃為純糧酒,且顏色越深表示酒質(zhì)越好,不變色則為“酒精+香精+糖精”的勾兌酒。
你學習這個實驗方法后,是不是覺得你已經(jīng)掌握了真理?但事實卻是:
“白酒+燒堿是否變黃”這實驗也是不可靠的。曾有酒友做過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白酒中加了燒堿變黃,不一定是純糧酒,因為酒精+香精的勾兌酒也會變黃;顏色很淡,也可能是高品質(zhì)純糧酒,比如高端的清香型白酒(純糧)與米香型白酒(純糧),因為顯色物質(zhì)少,實驗時候顯色也很淡;顏色深淺與純糧與否無關(guān),但與白酒香型有關(guān),無論酒質(zhì)高低如何,顏色總是醬香>兼香>濃>清香,因為醬香酒中含有豐富的雙乙酰、糠醛、2,3戊二酮等顯色物質(zhì),其他香型中的雙乙酰、糠醛、2,3戊二酮含量較少,顏色稍淡。
2:白酒+清水實驗
據(jù)說,將白酒與清水按照1:1的比例進行勾兌,根據(jù)是否混濁判斷是否為純糧酒。顏色變渾濁為純糧酒,否則為酒精+香精的勾兌酒。小六我也曾以為正確的,但隨著自己的探究試驗,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
兌水實驗完全經(jīng)不起推敲。原酒加水會變渾濁;成品酒兌水變渾濁,不一定是純糧酒;成品兌水不變色,不一定是酒精勾兌。
兌水實驗的原理也非常簡單:白酒中含有乙酸乙酯、亞油酸乙酯、棕櫚酸乙酯等多種酸、酯、高級醇類物質(zhì),這類物質(zhì)絕大多數(shù)易溶于酒精,不溶于水。兌水實驗即往酒中加入水,降低了酒精含量,導致酒中的酸、酯、高級醇類物質(zhì)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從而導致白色渾濁。
酸、酯、高級醇類物質(zhì)在酒中的含量由于不同香型酒之間工藝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醬酒型白酒在高溫發(fā)酵、高溫堆積、高溫制曲過程會產(chǎn)生水溶性且高沸點的醬香風味物質(zhì),為提升酒質(zhì)需要用高溫餾酒的方式獲取醬香風味物質(zhì)。
而濃香型白酒多采用的是低溫入窖,在低溫緩慢發(fā)酵過程中產(chǎn)生低沸點、醇融性的酯類等濃香風味物質(zhì),為提升酒質(zhì)需要用低溫餾酒的方式獲得濃香風味物質(zhì)。
由于兩者工藝的不同,醬香型白酒中的高級脂肪酸和高級醇含量比其他香型要高,其成品酒以53度為主,無需加漿降度;而其它香型成品酒多在52或42、38度,即需加漿降度。酸、酯、高級醇類物質(zhì)在降度過程會部分析出且被過濾掉。由此,終其他香型酒成品中的酸、酯、高級醇類物質(zhì)含量遠遠低于醬香型白酒酒。
目前釀酒工藝較為成熟,再加上加入了科學精密儀器,過濾可以做得非常徹底,因此很多純糧白酒兌水并不會出現(xiàn)渾濁。當然,不排除某些黑心商家制作醬酒的串酒或酒精勾兌酒,為了貼近醬香風格,會人為添加酸、酯、高級醇類香精物質(zhì),以假亂真,以次充好,這些非純糧固態(tài)的白酒,兌水也會變渾濁。
第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