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牌卷煙之所以享譽神州,是因為曾作為“國煙”被周總理在上招待來自五大洲的貴賓。尤其是從50年代到80年代年期間,“中華”牌卷煙一直作為煙,主要供應(yīng)對象是駐外使領(lǐng)館和來華外賓,當時產(chǎn)量一直偏低,無法在市場上銷售,這就使“中華”牌卷煙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文革期間,“中華”煙的產(chǎn)量甚至低于50年代,商業(yè)部按照“照顧特需、照顧邊遠、兼顧一般”的原則對全國進行分配。上海卷煙廠開始生產(chǎn)濾嘴“中華”煙后,次樣品煙是由市煙糖公司派專人送到中央。1984年上海煙草公司成立時,“中華”還是作為煙,消費者仍不能在市場上買到。1988年全國13種名煙放開價格上市供應(yīng),“中華”煙終于和消費者見面了。上市天,1條“中華”煙從40元漲到65元,上市不久就被搶購一空。為保證“中華”煙的市場供應(yīng),使消費者能真正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于是在上市的第二天,價格定在72元/條,市場開始平靜。當時國家煙草專賣局領(lǐng)導(dǎo)在一次會議上自豪地說,13種名煙價格放開后,有的國煙價格已超過洋煙萬寶路、健牌,其中“中華”牌卷煙價格是的。
從1965至1967年,“中華”牌卷煙就出口香港市場。1985年,上海煙草進出口公司成立后的年出口820件“中華”牌等滬產(chǎn)卷煙,創(chuàng)匯11萬美元,以后逐年上升,1992年出口295520件,創(chuàng)匯3991萬美元,出口地區(qū)擴大到新加坡等東南亞市場,為國家賺取了不少外匯,同時也為上海卷煙廠引進國際先進卷煙設(shè)備提供了充足的外匯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