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些事情是亙古不變的,比如“人總是要死的”;
但也有很多事情是在不斷變化的,比如人面對死亡的態(tài)度、關于死亡的思考、以及處理死亡的方法,簡單地說:死亡觀、殯葬觀。
在殯葬界,我們經常聽到“繼承傳統(tǒng)”或者“突破傳統(tǒng)”的說法,或者聽到兩種相反的觀點在激烈地爭論。然而“傳統(tǒng)”是什么,卻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中國的“殯葬傳統(tǒng)”是非常龐雜的
中華文明五千年,“傳統(tǒng)”的內涵是非常龐大的,無論“突破”還是“繼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殯葬文化或者說中國的“殯葬傳統(tǒng)”也是非常龐雜的,即使只說主流的儒家文化,也既有“生,以禮事之;死,以禮葬之,以禮祭之”(孔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曾子)的思想的一面,也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敬鬼神而遠之”(孔子)的回避的一面,更有追求隆喪厚葬的奢華的一面。
中國雖然早在一百多年前的1916年北洋政府就頒布過《國葬法》,1930年國民政府也頒布過第二部《國葬法》,但這么多年過去,目前卻還沒有一部《殯葬法》。生老病死,人民生活的后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目前還無法可依,可見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任重道遠。不過我們可以盡可能地去完善作為準法律的《殯葬管理條例》。
《殯葬管理條例》第二條【管理方針】可以看作是政府殯葬改革的方針,全文46個字照抄如下:
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jié)儉辦喪事。
火葬到底好不好?
“實行火葬,改革土葬”,其目的是“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那么火葬是不是真的比土葬更能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呢?一副土葬用的成人用棺木至少要占2平米土地,而一個火葬用的骨灰盒實際占地不會超過0.1平米,即使我國常見的夫妻墓兩個骨灰盒,再加上墓碑,有0.8平米也足夠了。如果僅僅從表面上看,火葬的確要比土葬節(jié)約土地資源。然而,事實并沒有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