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jié)雛雞溫度的方法有很多,小群雞可放于紙箱或木箱,箱內(nèi)鋪墊干草或棉絮,墊料下還可放置熱水袋,或用電燈照明取暖。大群雞可采取溫室保育。
另外,育雛舍(室或箱)內(nèi)若太干燥,雞體內(nèi)水分散發(fā)量大,不利于雛雞的生長;若濕度太大,空氣不流通,雛雞容易感染病。適時的相對濕度為55~65%。調節(jié)的方法,只要飲水器內(nèi)不斷水即能達到要求;霉雨季節(jié)濕度偏大時,可加厚干燥的墊料并及時清理潮濕墊料即可。
肉垂:也稱肉髯,即從下顎長出下垂的皮膚衍生物,左右組成一對,應大小相稱,豐滿、鮮紅、肥潤,可起到散熱作用。
冠:位于頭頂,為皮膚衍生物,能顯示性征,雄性比雌性大而厚,如為單冠,公雞須直立,母雞則可能倒向一側,顏色多為紅色,肥潤、柔軟、光滑者為強健。雞寇也可起到散熱作用。
雞依羽毛結構可分為片羽(正羽)、絨羽、纖羽(針羽)等三種。片羽覆蓋身體大部分,絨羽生于腹部,無羽鉤結構,起保溫作用。纖羽少而纖細,位于正羽的下方。
如依其著生部位來分,可分為下列幾種:
頸羽 著生于頸部,母雞的頸羽短、末端鈍圓、缺乏光澤,公雞后側和兩側的頸羽長而尖,有色品種的頸羽色彩美麗,富于光澤,稱為“梳羽”。
鞍羽 為雞背腰上的羽毛,呈覆瓦片狀排列。背腰從外形上看似馬鞍,這也是產(chǎn)蛋雞的特征。
尾羽 分主尾羽和覆尾羽,主尾羽扁寬而硬直,公母均有,約12根。
公雞緊靠主尾羽的覆尾羽特別發(fā)達,形如鐮刀,稱為鐮羽。
長的那根稱大鐮羽,其余較短的稱小鐮羽。
翼羽
兩翼外側掌骨上長而硬的羽毛稱為主翼羽,一般為10根;
翼部近尺骨和撓骨處所生的大羽毛稱為副翼羽,一般為14根;
主翼羽和副翼羽之間有一根較短而圓的羽毛稱為軸羽;
主翼羽上覆蓋著的較短小的羽毛稱為覆主翼羽;
覆蓋在副翼羽上的則稱為覆副翼羽。
主翼羽的脫換與產(chǎn)蛋有關,在秋季,可根據(jù)主翼羽的脫換遲早等來挑選產(chǎn)蛋雞,一般換得早的停產(chǎn)早,蛋量少;換得遲一般的產(chǎn)蛋多,換羽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