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轎,也叫喜轎,是傳統(tǒng)中式婚禮上使用的特殊轎子。一般裝飾華麗,以紅色來顯示喜慶吉利,因此俗稱大紅花轎。材質(zhì)一般以木制為主,采用上等的香樟、梓木、銀杏,這些木制堅固耐用摸著手感,轎身上雕刻著十分漂亮的圖案或者文字。尺寸高度一般2米為主。
花轎古時候是娶親的重要工具,那時候基本上都是4人抬花轎,千面有開路的后面由跟隨的人群,洋洋灑灑加起來有幾十個人。所到之處非常熱鬧非常喜慶,現(xiàn)代社會花轎也大有用武之地,人們結婚厭倦了豪車想嘗試點新東西,就選擇花轎婚禮吧。
清單有:
中式婚禮道具:花轎、馬匹、迎親牌、宮燈、開道鑼、皇傘、火盆
中式婚禮演藝:嗩吶鑼鼓隊、舞獅舞龍、戲曲演出
中式婚禮服裝:鳳冠霞帔、狀元袍、媒婆、丫鬟、轎夫、馬夫、司儀
中式婚禮人員:轎夫、馬夫、媒婆、丫鬟、司儀
燭光婚禮程序:
1.司儀向賓客介紹新人父母。
2.司儀站在臺下(婚禮現(xiàn)場專門設置一個講臺)聽從督導引導。
3.請證婚人講話(時間大約3分鐘)。
4.在婚禮的音樂聲中,新人宣讀愛的誓言。段新娘讀,第二段新郎讀,第三
段新郎新娘合讀。
5.雙方家長代表發(fā)言。
6.蛋糕放在舞臺的左邊,高度一般是三層或五層。在上面放一對新人模型。代
表新生活的步。
7.新郎新娘倒大號的香檳酒。香檳放在舞臺的右邊。預示讓愛源源不斷流長。
8.新郎新娘喝交杯酒。
9.婚宴開始。雙方向父母敬酒,表達感謝養(yǎng)育之恩。
10.然后新人雙雙次退場。這時場內(nèi)的燈光暗下去,放煙霧氣,點燃每餐桌 上準備好的蠟燭,舞臺上也會出現(xiàn)巨大的蠟燭,當婚禮音樂響起,新人親自點燃。
11.接著第二次新人雙雙退場,等新娘換好中式旗袍,新郎換好唐裝,再雙雙步入婚禮現(xiàn)場。新郎新娘向父母獻花?;檠缯介_始。
12.新郎新娘開始一桌一桌的敬酒,玩比較文雅的婚禮游戲。
13.婚宴結束,新人和雙方父母在舞臺上向來賓致謝,新郎新娘在拱門門口目送客人離去。
花轎隊伍人數(shù)
標準的民間轎隊為22人配置。走在前面的是開道鑼、開道旗各2人,隨后為喜牌隊2人、民樂隊——嗩吶、笙、小鼓、镲共4人,喜扇2人,八抬大轎8人,后為龍鳳座傘2人。
民間轎隊中的22人保留了具有帝王風范的“旗鑼傘扇”儀仗隊,有些地區(qū)轎隊還要求”金瓜、利斧、朝天凳“這三樣物品各2人執(zhí)掌,更顯得威武震懾。22人轎隊簇擁著新郎迎娶新娘,新郎坐騎一般為高頭大馬或八抬龍椅,盡顯尊貴浩大、氣氛熱烈。
俗話說:"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確實,在傳統(tǒng)的婚姻禮俗中,一頂花轎稱不可或缺的道具,由
此衍生出上轎、起轎、喝轎、宿親、翻鏡、壓街(顛轎)、落轎等一系列繁文縟禮,把整個送嫁迎娶活動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甚至直到一經(jīng)結婚登記婚姻便受到法律保護的今天,仍有許多新娘認為不坐轎車便算不上正式結婚--這種送親轎車,照例打扮得花團錦簇,其實就是傳統(tǒng)花轎的變體。
搜撿史書,用花轎迎娶新娘的禮俗,并非自古皆然。首先,"轎子"這種交通工具在生活中出現(xiàn)并正式在典籍中留下記載,已經(jīng)是晚唐五代的事;其原型"檐子"(肩輿)的流行,至早也是初唐時代。在此以前,無論官民結婚,都用馬拉車輦迎娶新娘。與此同時,唐宋兩朝政府都頒布過禁止士庶乘坐檐子或轎子的禁令,而只許皇帝和經(jīng)他特許的高官老臣使用。從《東京夢華錄》、《五雜俎》等宋明人士所寫的著作可以看出,大約自北宋中期起,開始有"花檐子"迎娶新婦的風氣流行于汴京,到宋廷遷都江南后,花轎迎親才蔚為社會性的時髦,其后一直傳承下來。倘論人力簡省、通行速度和費用開支,花轎顯然不及車馬來得方便,即論舒適和排場亦未必可比。緣此,從車馬到花轎的轉(zhuǎn)變是怎樣發(fā)生的,便成了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