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倒入無色透明的玻璃杯中,對著自然光觀察,白酒應清澈透明,無懸浮物和沉淀物;然后聞其香氣,用鼻子貼近杯口,辨別香氣的高低和香氣特點;后品其味,喝少量酒并在舌面上鋪開,分辨味感的薄厚、綿柔、醇和、粗糙,以及酸、甜、甘、辣是否協(xié)調,余味的有無及長短。低檔劣質白酒一般是用質量差或發(fā)霉的糧食做原料,工藝粗糙,通常是冒充酒或暢銷酒,喝著嗆嗓、傷頭的酒,一定是劣質酒。
香——白酒的香氣是通過人的嗅覺來感受.評氣味時,執(zhí)酒杯于鼻下7-10CM左右,輕嗅其味。酒品的香氣歷來是人們評價酒品時十分注意的,一般都以香氣濃郁清雅為佳品。酒品的香氣非常復雜,不同的酒品香氣各不相同,同一種酒品的香氣也會出現(xiàn)各種變化人們一般習慣對酒香的程度和特點進行評價,表示各類不同酒品的香氣有各自不同的術語。表示酒品香氣程度的則有:無香氣、似無香氣、微有香氣、香氣不足、浮香、清雅、細膩、純正、濃郁協(xié)調、完滿、芳香等詞語;描寫酒香釋放情況的詞語:暴香、放香、噴香、入口香、回香、余香、綿長等;描述有不正常氣味用:異氣、臭氣、焦糊氣、金屬氣、腐敗氣、酸氣、霉氣等。
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GB/T 26760-2011)由國家標準委正式發(fā),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行業(yè)推薦性標準。這是我國醬香型白酒首份國家標準。 [1]
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醬香型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fā)酵產(chǎn)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質,需以高粱、小麥、水等為原料,經(jīng)傳統(tǒng)固態(tài)法發(fā)酵制成,并對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運輸和儲存等均有詳細規(guī)定。
裝茅臺酒用的酒瓶,初是用本地生產(chǎn)的缸甕,從清朝咸豐年間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質壇形酒瓶,有裝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號。后曾一度改為微扁長方形酒瓶。民國四年(1915年)以后,改用圓柱形、體小嘴長的黃色陶質釉瓶。建國后,才改為白色陶瓷瓶和人們見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樸實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