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轎子運用到娶親上,早見于宋代,后來才漸漸成為民俗。那時,待嫁的女方在家里打扮停當(dāng),凌晨,男方就會派來迎親的鮮艷的大花轎,這叫“趕時辰”。據(jù)說當(dāng)天如有幾家同時娶親,誰趕的時間早,將來誰就會幸福美滿。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娶嫁篇》里有這方面的記述。這一習(xí)俗,在現(xiàn)在的泰安市寧陽縣沿汶河一帶的村莊還十分盛行。
古代花轎的種類及樣式繁多,因各地的習(xí)俗、貧富及主人的身份而略有不同。普通人娶親用的一般是二人抬的花轎,罩轎子的帷子都選用大紅色的彩綢,并繡有富貴花卉、 丹鳳朝陽和百子圖等吉祥圖案,綴以金、銀色,以烘托熱鬧喜慶氣氛。家境富貴之戶常用四人抬的大花轎,轎子的裝扮與二人抬的相差無異。到清朝末年,在當(dāng)時的上海等大城市,許多女子已不肯坐花轎,改用馬車等車輛了。民國初期,由于從日本輸入的人力車(俗稱黃包車)比較輕便快捷,遂在民間廣為使用,轎子逐漸被取代。
轎幃上面一般都繡著“禧”字、金魚鬧荷花、丹鳳朝陽、麒麟送子、富貴牡丹、事事如意等喜慶、吉祥的圖案。織繡工藝極為精湛細(xì)膩,所繡的畫面豐滿而充實,圖案非常生動、新穎。轎幃的材料和圖案的顏色搭配一般都非常的鮮艷、熱烈,明亮奪目的顏色烘托出婚禮喜慶熱鬧的氣氛。
隨著理學(xué)在南宋的興盛,這種“從一而終”的觀念漸為社會接受,“檐子”取代車馬的迎親習(xí)俗亦流行起來。其后果,一方面是嫁出的女子從此失去返歸娘家的自由,另一方面她們在夫家的地位也有所鞏固,俗謂“我是被你們家用花轎抬過來的”抗辯自衛(wèi)之辭,就是以這種迎娶禮節(jié)為根據(j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