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在本市,死亡實行遺體火化后,選擇骨灰撒海方式的,除給予1―6項基本補貼之外,再給予補貼2000元;其骨灰選擇樹葬方式的,除給予1―6項基本補貼之外,再給予補貼1500元;選擇骨灰盒安放在仙逸園骨灰堂的,除給予1―7項基本補貼之外,再補貼3年寄存費480元。
殯葬是人類自然的淘汰,是對死者遺體進行處理的文明形式,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也是文化傳統(tǒng)的組成部分。殯葬原是土葬的文言用詞,現在殯葬指的是處理死者的遺體的方法和對死者的哀悼的形式。包括發(fā)訃告、向遺體告別、開追悼會、致悼詞、送花圈、挽聯、出殯送葬、安葬、安放骨灰盒等一系列的喪葬事項。
民間在喪期祭奠活動中,雖然儀式很多,但到了現在喪期已是簡單了許多,主要有設靈堂、客祭、做七等等。有些喪事簡辦的,同時也免掉了喪期中的祭奠活動。
守孝期間,子女忌參加娛樂活動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 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如果官員不回鄉(xiāng)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彈劾,受到處分,嚴重者甚至會永不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