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帽舞獅 高帽舞獅相信很多人聽都沒聽說過,其實也很正常,如果不是專業(yè)的人根本不知道,就算是業(yè)內(nèi)的人員也是大部分都沒有見過的,高幅舞獅是北獅的一種絕技。 1、高幅舞獅是怎么演出的 高幅舞獅其實可以理解為雜技演出,只不過是雜技演員穿著舞獅的服裝,從地面到高空做出只有雜技演員才能做出的動作,上躥下跳,翻滾等高難度的動作。 2、高播舞獅現(xiàn)狀 高幅舞獅現(xiàn)在國內(nèi)很少看到,因為雜技演員很多,但是專門去練習高幅的并不多,大家都知道想要成為一名雜技演員是要從小就鍛煉的,并且因為高幅舞獅只有滄州才有,常年的節(jié)假日高幅舞獅在滄州總會演出,外地及時想要觀看也沒有機會。
舞龍(dragon dance)的“龍”,通常都安置在當?shù)氐凝埻鯊R中,舞龍之日,以旌旗、鑼鼓、號角為前導,將龍身從廟中請出來,接上龍尾,舉行點睛儀式。龍身用竹扎成圓龍狀,節(jié)節(jié)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shù)來丈長。龍前由一人持竿領前,竿頂豎一巨球,作為引導。舞時,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搖擺,龍首作搶球狀,引起龍身游走飛動。舞龍活動在鞭炮聲中正式開始,行進中的巨龍或盤旋、或翻滾。 [3]
舞龍是個大節(jié)日,舞到任何一處都會受到招待。舞龍的隊伍有時可以吃五六次酒宴,這叫“龍換酒”。等到舞龍完畢,就將首尾燒掉,龍身送回廟內(nèi)。
燈節(jié)雖始于漢初,盛于唐宋,但“舞龍”的習俗,相信是承繼殷周“祭天”的遺風。 龍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xiàn)的時間極早,而且“舞龍”包含“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大概由于龍在神話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無窮,而海洋主水,龍也就很自然的做了農(nóng)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為天,谷物是維持生命的根本,間接也就操縱了人類的生命。按這意義敷衍,龍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龍被古人奉為“吉物”出現(xiàn)在慶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為奇了。
南龍,顧名思義,在江南一帶發(fā)展出來的舞龍形式。
南龍的龍身比較重,是整條龍重的部分。南龍的風格在有氣勢。因為
它的重量關系,所以動作上說,沒有像北龍般注重花巧,而在注重體力上。
引南龍的拿一顆龍珠一個人,再加上龍身,通常就要有十個人左右,龍身大約長九米。由于南龍不追求靈活,所以,龍身可以在二十米、百米,甚至有千米長龍。大細,亦因應龍身長短而改變。
在制作上,南龍比較傳統(tǒng),用竹紙扎。傳統(tǒng)的龍身花紋是用布縫上去,而比賽龍的龍身花紋,為求輕巧,也是在布上畫出來的。部份都在采用畫上去的方法,甚至在電腦配合縫出來。
南龍的動作,通常有盤圈、S彎、越過龍身等等。
舞麻龍
舞麻龍流傳在四川濟州龍溪一帶,是祭祖中的一項體育活動。表演者腰間系一串銅鈴,女的手執(zhí)一根扎有彩球和彩帶的彩花棒,棒上鑲鐵環(huán)扣和銅鈴;男的手中的彩棍,一端用麻扎成精美,另一端用拖有7米余長的麻髯為龍身。鑼鼓聲起,龍首時低時昂,麻龍飛舞,花棍旋轉(zhuǎn),龍擊花棍,球戲麻龍。龍身甩動中發(fā)出的啪啪響聲,與腰間的鈴聲,棍上的鐵環(huán)聲,歌聲、鼓聲、呼喊聲交織混合,風格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