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實體:子座一年生,棍棒狀,新鮮時革質(zhì),無特殊氣味,基部淺黃色,中部黃褐色,頂部黑褐色,內(nèi)部白色,干后木栓質(zhì),外部灰褐色至黑褐色,光滑至略粗糙,內(nèi)部白色,長可達6厘米,直徑可達2毫米。子座:子座菌絲無色,厚壁,頻繁分隔,偶爾分枝,規(guī)則排列,直徑通常為3-6微米,有時膨脹可達12微米。
子囊殼:在子座頂部,黑褐色,殼口突出,具稍尖的不育頂部,基部幼時具絨毛,成熟后絨毛脫落;子囊圓柱狀,無色,具線狀開口,內(nèi)含2個子囊孢子,大小為(175-)190-305(-312)微米×(7.5-)7.8-9.5(-10)微米。孢子:子囊孢子線狀,無色,薄壁,成熟后多分隔,大小為(118-)120-262(-270)微米×(4.5-)5-6(-6.5)微米,平均長L=204微米,平均寬W=5.46微米,長寬比Q=37.3(n=30/1)。
復(fù)合體:該菌可以與蝙蝠蛾幼蟲形成復(fù)合體。由蟲體與從蟲頭部長出的子座相連而成。蟲體似蠶,長3-5厘米,直徑0.3-0.8厘米;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有20-30條環(huán)紋,近頭部的環(huán)紋較細;頭部紅棕色,足8對,中部4對較明顯;質(zhì)脆易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子座細長圓柱形,長4-7厘米,直徑約0.3厘米;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細縱皺紋,上部稍膨大;質(zhì)柔韌,斷面類白色,纖維狀。氣微腥,味微苦。
冬蟲夏草多生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寒山區(qū),主要生于草原、河谷、草叢的土壤中。在中國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肅、四川、貴州、云南等?。ㄗ灾螀^(qū))的高寒地帶和雪山草原。冬蟲夏草的分布與海拔、氣候、溫度、濕度、光照、土壤、植被等關(guān)系密切,其中又以降雨量和溫度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