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獅原名為瑞獅,意為吉祥如意,直到鴉片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蔓延到南方,因為“瑞”字方言諧音“睡”,具有民族憂患感的佛山人便將其改為“醒獅”,寓意醒獅醒國魂,擊鼓振精神。從此,“有華人之處,必有醒獅”,這成為了揚民族之威、立中國之魂的重要儀式 [1] [10] 。南獅頭上扎有一只角,威猛粗獷,講究神似,鼓樂激昂,令人警醒 [11] 。醒獅現(xiàn)流傳于南方地區(qū)以及海外華人社區(qū),被認為是驅(qū)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節(jié)慶或有重大活動必有舞獅助興,長盛不衰,歷代相傳。
在舞獅技藝中,北獅重寫實,南獅重寫意。在南獅表演中要體現(xiàn)獅子時而威武勇猛,雄壯威風(fēng),時而嬉戲歡樂,幽默詼諧,那么就要將喜、怒、醉、樂、猛、驚、疑、動、靜、醒等神態(tài)表演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淋漓盡致。
成功的表演往往讓觀眾看到的不但是精湛的技藝和高超的難度,更重要的是讓觀眾從中看出或悟到獅子在表演中的各種思維、各種動作的目的,把舞獅表演擬人化,賦予人的思想。
讓人們在觀賞舞獅表演中時而緊張,時而驚奇、歡樂、陶醉,從而得到人生感悟和啟迪,升華思想,得到美好的藝術(shù)享受。
在舞獅表演中表演獅子的神態(tài)確實很重要,那么怎樣才能掌握好呢?此舉目的志在共同將獅藝不斷探索、提高與發(fā)展。
喜:配輕、快、歡樂的鼓點,獅子高興、快樂、眨眼、微笑、輕擺頭或輕跳轉(zhuǎn)身,配弓步、馬步、上膝或獨立步等。
怒:配重、急、快鼓點。獅子生氣發(fā)怒,怒目瞪眼,開口吼叫,獅頭用力抖動,配馬步、弓步站立步等。
探:配輕轉(zhuǎn)重轉(zhuǎn)急鼓點,獅子遇險探測偵察之意,前爪或后腿由高向下,由近向遠試探也可上體前伸試探,嘴眼微開合與鼓點相配。
煩:配急、重的鼓點,獅子遇事不解而急躁煩惱,獅頭左右擺動,老是踏步或轉(zhuǎn)身,眼東張西望,嘴一開一合。
嬉:配輕、快、鼓點,獅子休閑,玩耍,眼嘴配合鼓點而一開一合,步法多用小跳交叉步、碎步、踏步、十字秧歌步等。
戲:配輕、重、急、緩鼓點,獅子戲弄、調(diào)戲、玩弄好奇之意,眼、嘴隨鼓點而一開一合,獅子一進一退,前爪或后腿一伸一縮或帶一擒一縱之意,步法一般急步上后突停繼而慢慢探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