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火龍",用竹篾編成圓筒,形成籠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龍衣,內燃蠟燭或油燈,夜間表演十分壯觀.時至今日,舞龍經過不斷發(fā)展和改進,經常成為一種具有觀賞性的競賽運動.舞龍的動作千變萬化,九節(jié)以內的側重于花樣技巧,較常見的動作有:蛟龍漫游,鉆檔子,頭尾齊鉆,龍擺尾和蛇蛻皮等.十一節(jié),十三節(jié)的龍,側重于動作表演,金龍追逐寶珠,飛騰跳躍,時而飛;中云端,時而入海破浪.再配合龍珠及鼓樂襯托,成為一種集武術,鼓樂,戲曲與龍藝于一身的藝術樣式。
南獅北舞采用南獅形體加上北獅跳動翻騰之輕盈立異而成,南獅北舞主要比以往更重視高難動作,采青技能組織新穎奇妙, 動作大膽、立異、 驚險, 令人拍案叫絕。
舞龍是個大節(jié)日,舞到任何一處都會受到招待.舞龍的隊伍有時可以吃五六次酒宴,這叫“龍換酒”.等到舞龍完畢,就將首尾燒掉,龍身送回廟內,明年再用.燈節(jié)雖始于漢初,盛于唐宋,但“舞龍”的習俗,相信是承繼殷周“祭天”的遺風.龍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xiàn)的時間極早,而且“舞龍”包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從舞龍活動誕生的那起,就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追求天、地、人溝通和統(tǒng)一,即追求人與自然溝通和統(tǒng)一的寶貴精神,成為我們今天必須珍惜和吸取的思想財富。龍成為一種精神——中華民族的精神;龍成為一個標志——中華民族的象征;龍成就一種力量——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合力。流傳千年的舞龍文化發(fā)揚光大,可以弘揚一種浩窮天宇的民族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