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獅北舞采用南獅形體加上北獅跳動翻騰之輕盈立異而成,南獅北舞主要比以往更重視高難動作,采青技能組織新穎奇妙, 動作大膽、立異、 驚險, 令人拍案叫絕。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人們在舞龍和觀賞舞龍的活動中,增強了對“龍的傳人”的認同意識和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這一點在海外華人那里體現(xiàn)得更為突出。同時,龍以其生動、神奇、威武的藝術(shù)形象,剛毅強悍的品行特征,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奮進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奮發(fā)圖強、堅毅拼搏的精神寫照和獨特標志。
從舞龍活動誕生的那起,就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追求天、地、人溝通和統(tǒng)一,即追求人與自然溝通和統(tǒng)一的寶貴精神,成為我們今天必須珍惜和吸取的思想財富。龍成為一種精神——中華民族的精神;龍成為一個標志——中華民族的象征;龍成就一種力量——中華民族大團結(jié)的合力。流傳千年的舞龍文化發(fā)揚光大,可以弘揚一種浩窮天宇的民族之氣。
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zhuǎn)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dǎo)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