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鮰,即斑點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又稱溝鯰、鉗魚,屬于鯰形目、鮰科魚類。原產于北美洲,是一種大型淡水魚類,具有食性雜、生長快、適應性廣、抗病力強、肉質上乘等優(yōu)點。美國叉尾鮰魚自1985年從美國引進原種進行馴化,于1989年繁育成功,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 嘉魚縣建成了全國的叉尾鮰魚種苗繁殖和供應基地。
生殖
斑點叉尾鮰雌雄性比約1:1,其標準性成熟年齡為3齡,體重1-4.5千克,從生產角度講,親魚以4-5齡,體重2.5-3.5千克者為好。體重4.5千克的親魚可產卵約30000粒。產卵季節(jié)在湖北地區(qū)為5月底至7月底,廣東等南方地區(qū)為5月初至7月初,產卵水溫為20-30℃,在水溫23-25℃,孵化時間約6-7天。剛孵化的仔魚體長約10毫米。
生長
斑點叉尾鮰屬大型魚類,個體可達20千克以上,當年魚體長可達13-19.5厘米,2齡魚可達26-32厘米,3齡魚為35-45厘米,雄魚的生長速度快于雌魚。
形態(tài)特點
叉尾鮰魚是一種大型魚類,頭部比較大,而且有胡須,鰓部比較寬,體表十分光滑,魚體的肉質十分鮮嫩,食用的口感也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