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型的體壁結構與水螅型基本相似,也是由兩層上皮肌肉細胞中間夾有中膠層構成,但水母型的中膠層遠較水螅型發(fā)達。體壁圍繞的胃循環(huán)腔也較發(fā)達,它或是一個簡單的囊,或是被膜分隔成4個胃囊,由胃囊向傘緣伸出4條(水螅綱水母)或更多的(缽水母)輻射管,并與傘緣平行的環(huán)管相連,由環(huán)管也可伸出離心的小管進入觸手,直達觸手末端。在傘緣或觸手基部有感覺器官,例如眼點或平衡囊。
全部海產。世代交替,但水螅型退化或無,以水母型世代為主。單個,多為大型水母,中膠層厚,構造復雜。神經感官較發(fā)達,具有觸手囊,具有眼點、平衡石、嗅窩等結構,有感光、平衡、化學感受器等功能。無緣膜,是缽水母與水螅水母的主要區(qū)別。消化循環(huán)腔復雜,輻射管發(fā)達,起源于內胚層的胃絲具刺細胞,所以缽水母內、外胚層都有刺細胞。生殖腺起源于內胚層。
缽水母類的中膠層很發(fā)達,也是由蛋白質及粘多糖形成的凝膠,其中含有膠原纖維。不同于水螅水母的是中膠層中游離著外胚層起源的變形細胞,這些變形細胞對動物的再生、組織修復起重要作用。中膠層也有很大的彈性,由于它能維持及調節(jié)離子的成分及濃度,而使身體在海水中保持一定的浮力。
缽水母類傘緣的4個或8個觸手囊也是它的神經感覺中心,它具有感光、重力感受及化學感受的功能。觸手囊是由環(huán)管向外延伸形成一個中空的小盲管,其末端具有內胚層分泌的鈣質顆粒,稱平衡石(statolith)。外傘緣在平衡囊上端延伸形成笠(hood),用以保護及遮蓋下面的平衡囊,其兩側有感覺瓣(sensorylappets),其上有感覺細胞及纖毛。當身體傾斜時,端部的結石與感覺纖毛受到刺激而引起運動以調節(jié)身體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