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是世界各國一致公認的東方藝術(shù)之瑰寶。伴隨著書畫裝傳統(tǒng)藝術(shù)而的書畫裝裱工藝,也可以說是中華獨有的工藝。正由于有了裝裱工藝,歷代書畫珍品才得以保藏久遠。后來傳到日本以及一些亞洲國家,成為東方別具一格的特有工藝,同樣受到世界各國的珍視。那么,我國這一獨特的工藝又是怎樣發(fā)展起來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樣,書畫裝裱也有一個從無到有,由淺入深的發(fā)展過程。 1973 年湖南戰(zhàn)國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龍帛畫》,為我們認識這個規(guī)律性的問題,提供了極可寶貴的原始資料。這件珍貴文物, " 上橫邊裹著一根很細的竹條,上系有棕色絲繩。 " 后來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帛畫上,又進一步發(fā)現(xiàn): " 丁形帛畫的頂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絲帶,中部和下部的兩個下角,均綴有青色細麻線織成的筒狀絳帶。 " 這些具體特征,展示了古人要求觀賞繪畫的初動機,對于研究書畫裝裱的起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字繡裱框用什么材料好 將面料對折兩次找到交匯的中心點,對照整個繡圖的中心點,在面料上的中心位置繡上針(每一個小方格代表一個十字針,要保證十字針的壓線方向一致)。 每一幅十字繡圖紙上都有以符號或色塊標(biāo)記的符號,不同的符號代表不同顏色的繡線,請仔細辨認線號表中的符號,然后按要求選擇繡線。 將面料對折兩次找到交匯的中心點,對照整個繡圖的中心點,在面料上的中心位置繡上針(每一個小方格代表一個十字針,要保證十字針的壓線方向一致)。 每一幅十字繡圖紙上都有以符號或色塊標(biāo)記的符號,不同的符號代表不同顏色的繡線,請仔細辨認線號表中的符號,然后按要求選擇繡線。 針法主要有 全針(十字叉X),半針(half stitch),四分之一針(1/4X)和勾邊(back stitch),勾邊是走直線的,用來勾圖案的輪廓,一般是后繡勾邊。 繡圖中,多數(shù)是以色塊表示全針,以斜杠表示半針(斜杠的顏色就是全針色塊的顏色,符號還是圖中全針的符號,不過當(dāng)符號 是白色的時候就不是很好辨認了,要仔細區(qū)分)。
書畫裝裱的歷史雖長,但留下來的文字記載并不多,據(jù)現(xiàn)存文書,早記載裝裱史料的當(dāng)推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其中提及: " 自晉代已前,裝背不佳,宋時范曄始能裝背。 " 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漢書》作者,史學(xué)家范曄,是我國裝裱史上早期的裝裱名家。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書法和歷代名畫,指定王行直裝褫,楮遂良,王知敬監(jiān)領(lǐng)其事,足見唐代對裱畫的重視。其時,日本國奈良朝使臣來我國學(xué)習(xí)裝裱技術(shù),唐太宗親命典儀張彥遠面授技藝,從此我國的裝裱技藝流傳日本,在異國生根,開花,結(jié)果。五代時,裝裱技藝進一步發(fā)展。到了北宋,宋徽宗設(shè)立畫院,裝裱家列入官職,成為文思院六種待招之一?;始业某珜?dǎo)下,在書畫家,裝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礎(chǔ)上,終于形成了的 " 宣和裱 " 的格式。這標(biāo)志著我國書畫裝裱技藝遂傳入民間,特別在明,清五百年間,裝裱技藝成為設(shè)店裱畫的專門行業(yè),在蘇州、揚州、北京、上海、廣州、湖南、湖北、開封等地先后出現(xiàn)了許多馳名中外的書畫裝裱店鋪。
裝裱書畫需要有完備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 ①工作室,要求寬暢明亮通風(fēng)。 ②案臺,以堅實的木材做成,用朱紅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墻或壁,分木板墻和紙墻兩種,前者適用于氣候潮濕之處,后者多用于干燥之處。要求平整、光潔。 ④裁刀,用于裁切紙、絹、綾、錦的材料和挖配、裁畫心及修補破洞。其刀刃鋒利平直,呈馬蹄形,又名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墊,多以質(zhì)細紋直的椴木、銀杏木或柳木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畫心材料時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⑦棕刷,用樹棕編扎制成,有南、北方之分,前者小且薄,后者大而厚。 ⑧排筆,由幾支乃至20余支羊毫筆并排扎接而成,用于刷漿糊。 ⑨竹啟子,大毛竹制成,呈劍形,前部薄而光滑,半圓形,后部粗厚。 ⑩針錐,用于扎眼、轉(zhuǎn)邊和排毛等。□砑石,用以砑磨畫背,質(zhì)細光滑的鵝卵石為之。另外還有漿油紙,水油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