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抗病力較強,如能按要求控制水質,做好常規(guī)和預防工作,一般很少發(fā)生病害。
以防為主:黃顙魚屬無鱗魚,對常用耐受能力不及其它魚類,因此在病害防治中要貫徹“以防為主”方針。在投放、運輸、養(yǎng)殖過程中避免損傷魚體,嚴防初春、秋冬低溫季節(jié)感染水霉病。
定期:每半月可用生石灰調節(jié)改善水質,還可使用氯制劑進行水體。定期投喂藥餌預防疫病,每月使用土霉素、大黃、板藍根等中藥拌料投喂預防。高溫生長旺季,可適量添加類,以防性疾病。
有病早治:黃顙魚常見病害有水霉病、性爛鰓病、水腫病、腸炎病、小瓜蟲病等。一旦發(fā)生疾病,要及時診治,盡早盡快對癥用藥。時盡量使用、低毒的綠色漁藥,嚴禁使用敵百蟲、高錳酸鉀等敏感。
黃顙魚的肉質營養(yǎng)豐富,含水量高達77%以上的特性令其口感較之其他食用魚更加滑嫩松散,適宜牙床嬌嫩的幼兒和牙齒退化的老年人作為日常營養(yǎng)物質的膳食來源。在我國又有著“無魚不成席”的說法,東北的鐵鍋雜魚和西南的酸湯黃辣丁都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美味佳肴,黃顙魚在飲食文化中的高頻度出現足以證明它的鮮嫩爽滑口感是多么地令人心滿意足,然而作為席間的大菜,黃顙魚也有著自己特殊的飲食禁忌。
黃顙魚的毒性近年來還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實驗表明黃顙魚的魚骨并不含對人體產生理化活性的有毒成分,并推測之前出現的“黃顙魚中毒”情況有極大可能是因為在被刺傷之后并未進行徹底地,傷口中引入了造成了發(fā)炎的后果,如果是這個原因,那么在與黃顙魚接觸時也要格外注意不要被其咬傷,黃顙魚生性兇猛,還是肉食動物,牙齒極為鋒利。當然,在事情未出定論之前還是要謹慎為先,在處理黃顙魚的時候要盡量避免被黃顙魚刺傷咬傷,一旦出現意外情況要盡快處理。
背鰭條Ⅱ-6~7;臀鰭條16~20;胸鰭條Ⅰ-7~9;腹鰭條6~7。鰓耙13~16。 [4]
體長為體高的3.1~4倍,為頭長的3.6~4.5倍,為尾柄長的6.2~7倍,為前背長的2.5~2.6倍。頭長為吻長的2.9~3.2倍,為眼徑的2.9~3.8倍,為眼間距的2.1~2.6倍,為頭寬的1.3~1.4倍,為口裂寬的2~2.2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1~2倍。 [4]
體延長,稍粗壯,吻端向背鰭上斜,后部側扁。頭略大而縱扁,頭背大部裸露;上枕骨棘寬短,接近項背骨。吻部背視鈍圓??诖螅挛?,弧形。頜齒及腭齒絨毛狀,均排列呈帶狀。眼中等大,側上位,眼緣游離;眼間隔寬,略隆起。前后鼻孔相距較遠。前鼻孔呈短管狀。鼻須位于后鼻孔前緣,伸達或超過眼后緣;頜須1對,向后伸達或超過胸鰭基部;外側頦須長于內側頦須。鰓孔大,向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鰾1室,心形。鰓蓋膜不與鰓峽相連。鰓耙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