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名是白鳳菜,是從臺灣引進(jìn)的。
白鳳菜作為蔬策栽培的白鳳菜抗逆懂、病蟲害少,是一種理想的無公害特色蔬柴.、作為蔬菜食用時,因為其有密實的短茸毛,為保證口感佳,在炒食時需適當(dāng)加放食用油。白bai風(fēng)菜可清炒、涼拌,或與肉絲一起炒食來增加美味。
中國臺灣(臺北、基隆、淡水、宜蘭、新竹、臺中、臺東及花蓮等)特產(chǎn)。白鳳菜對生長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喜日照條件良好且高溫環(huán)境,其生長適溫一般在20-30℃。
白鳳菜特產(chǎn)于南熱帶bai部分地區(qū)(臺北、基隆du、淡水、宜蘭、新竹、zhi臺dao中、臺東及花蓮等),常野生于鄉(xiāng)問農(nóng)禽附近、農(nóng)田道路兩側(cè)以及低山陰濕處,也常作為藥草或稀有特色蔬菜零星栽植于田邊地角,或栽于房屋周邊或陽臺等地。
白鳳菜(學(xué)名:Gynura formosana Kitam.)是菊科,菊三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dá)50厘米,莖圓柱形,小枝斜升,葉片橢圓形,匙形,稀提琴狀淺裂,肉質(zhì),頂端鈍,側(cè)脈弧狀彎,羽狀淺裂或披針形而具小齒,頭狀花序,通常排成疏傘房狀,花序梗細(xì),總苞筒狀,總苞片披針形,小花伸出總苞,花冠黃色,裂片卵狀披針形;花藥基部鈍;瘦果圓柱形,5-7月開花結(jié)果。
中國臺灣(臺北、基隆、淡水、宜蘭、新竹、臺中、臺東及花蓮等)特產(chǎn)。白鳳菜對生長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喜日照條件良好且高溫環(huán)境,其生長適溫一般在20-30℃。
頭狀花序2-5,通常3個在上端排成疏傘房狀,直徑15-18毫米;花序梗細(xì),長5-7厘米,被短柔毛,有1,3個苞片。總苞筒狀,基部蛇螺形,長11毫米,寬12-15毫米,基部有數(shù)個線形小苞片;總苞片1層,12-14枚,披針形,寬1-1.5毫米,頂端尖或漸尖,邊緣干膜質(zhì),背面被疏短毛;小花伸出總苞,花冠黃色,長14-15毫米,管部細(xì),長10-11毫米,上部擴大,裂片卵狀披針形;花藥基部鈍;花柱分枝頂端有披針形附器,被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長4-4.5毫米,兩端截形,具10條肋,被微毛。冠毛多數(shù),白色,絹毛狀,長約10毫米。花果期5-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