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為什么學習,他們的學習時自發(fā)自愿的,還是在環(huán)境逼迫下勉強而為之呢?我們先假設學習時被動的,那么一個孩子不會走路,也不想走路,我們是怎么樣才能操縱他的雙腿行走,同時又保持身體的平衡和協(xié)調呢?根本辦不到。幸好,人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和思維水平的提高,他們有著強烈的探索外界的欲望和沖動,這種沖動,使他們不斷活動自己,提高協(xié)調性和適應性,滿足探索的欲望。
那么,為什么又有那么多孩子的學習是被動的呢?那是因為人既有記憶的能力,又有追求快樂的本能,當在接觸到某些事物時獲得了不愉快的體驗后,就會不由自主逃避類似的事物。這些不愉快體驗包括受指責、受冷落、受驚嚇.....
當他學習的時候,總是說“怎么這么笨?怎么這么慢?鄰居比你強多了…”這就使孩子心中充滿了失敗感,以后再遇到類似的情境,這種失敗感就一下子就涌現(xiàn)出來,充滿內心,當他本能地逃避這種不愉快時,就出現(xiàn)了分心、厭學、發(fā)脾氣……如果家長們能多一點耐心和寬容,不批評指責,而是找原因幫幫他,多讓孩子體會一點學習后的成就感,那么他還用讓您逼著學嗎?
孩子對學習的動機有以下幾個來源:
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對自然界和其他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生理需要,生存的需要。
對夸獎的需要,虛榮心和上進心。
相比艱苦的勞動,學習是快樂選擇。
成長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家長要保護和引導孩子學習的動機,而不是扼殺和否定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