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者,述也,以文字記述事物者也,書之含義甚多,今人稱述書為書籍,為別于書法言也。書籍之肇始甚早,文字發(fā)明之后,即有書籍。不過,各代所用書寫之質料,及其裝訂之形式,多有不同耳。從古至清,所有之書籍,以其形式可分為三期。由古至周末,為簡牘時期;由秦至唐,為卷軸時期;由宋至清,為線裝時期。
除蒼蠅便跡和蚊蟲污跡。用棉花球蘸上醋液或酒精,在蒼蠅便跡和蚊蟲污跡上輕輕擦拭,至除凈污跡為止。
對于書籍上其他的一般污跡,只要用肥皂細心地擦拭,再用干凈濕布輕輕抹凈,然后在書頁襯上吸水紙吸干水分,就基本上可以獲得整舊如新的效果。
許多民國版本的拓片、字帖、紙墨拓工皆屬精良,可版面之上卻是黃斑累累,令人扼腕。這是因為民國時期的一些書賈作坊,貪求省惜工料費用,采用了一種叫做“油光紙”的紙張(當時流行的一種廉價的西式工業(yè)法制紙),作為字帖的襯紙。由于西式紙酸堿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蝕力,以致許多民國舊帖慘遭“黃斑之厄”。這一遺憾也使得當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條教訓,即:中國古籍必須遠離一切西式紙張,二者隔離,方為上策。
文學古舊書回收(建國前出版的各類書籍)、線裝古籍(建國前出版的各類線裝書籍)、舊書(建國前至1912年出版的書籍)、連環(huán)畫(90年代以前出版的小人書、畫報等)、普通舊書(1949-1989年出版的各類文史哲書籍)、文學(小說、散文、詩歌、作品集等)、歷史(歷史人物傳記、歷史文集等)、哲學(哲學史、美學、邏輯學等)、文化(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