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霧試驗要注意這幾個問題,如何解決? 1、試樣預處理
試驗前應清洗,一些可能會影響試驗結果的雜質(如灰塵、油污),清洗時,不應使用可能侵蝕試樣表面的研磨材料或溶劑,應使用適當的的有機溶劑和干凈的軟毛刷徹底清洗被測樣品,清洗完畢后,用新溶劑沖洗試樣,然后干燥。如果試樣是從較大的帶有涂層的的工件上切割下來的,不應損壞切割區(qū)附近的覆蓋層。除非另有規(guī)定,必須采用適當的覆蓋層,如油漆、石蠟或膠帶等,對切割區(qū)進行保護。清洗后的樣品,應避免再次被不經意的觸摸而污染。
2、試樣的放置
試樣表面在試驗箱中的放置角度是非常重要的,試樣角度的變化會直接導致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積發(fā)生變化,這樣試樣表面的沉降量就會發(fā)生變化,原則上,平板試樣的被試表面朝上并與垂直方向保持20±5°的角;對于表面不規(guī)則的試件,可采取多種放置狀態(tài),務必使每個主要表面能同時接受鹽霧的均勻腐蝕。
試樣表面不能受到鹽霧的直接噴射,試樣不可相互接觸,也不可接觸到金屬性導體以及其它支架外的物體;鹽溶液禁止從一個試樣上滴落到其它試樣表面;試件如果有識別的標記等粘貼物,應盡量置于試樣的下方。
試樣的支架應由惰性非金屬材料制成,如玻璃、塑料或有涂層的木制品。懸掛試樣的材料不應使用金屬材料,而應使用人造纖維或其它惰性絕緣材料。對于一個新的測試或總試驗時間超過96h的測試,可允許被測試樣移位,在此情況下,試樣移位的次數和頻率按照相關要求進行,但是需要在試驗報告中進行說明。
3、鹽溶液的pH值
以常見的中性鹽霧試驗為例,在GB/T 2423.17中對試驗用鹽給了明確要求,所用鹽應當是高品質的氯化鈉,干燥時,碘化鈉含量不超過0.1%,雜質總含量不超過0.3%,目前配制鹽溶液一般采用化學純或分析純的氯化鈉。鹽溶液的濃度為(5±1)%(質量比),溫度為(35±2)℃時,溶液的pH值應在6.5~7.2之間,保證氯化鈉濃度的前提下,可以使用鹽酸或者氧氧化鈉調節(jié)溶液的pH值。由圖1可知,溶液pH值對金屬腐蝕速率的影響有三種情況:腐蝕速率基本不受影響,見曲線I,如金、鉑等;隨pH值的增高,腐蝕速率先減小后增大,見曲線Ⅱ,如鋁、鉛等;隨pH值的增高,腐蝕速率減小,見曲線Ⅲ,如鐵、鎘等。為了控制試驗的參數,增強試驗的重現(xiàn)性,通常選用中性鹽霧試驗,控制pH值在6.5~7.2之間,因為pH值范圍越窄,試驗的重現(xiàn)性越好。
4、試驗溫度
研究表明在鹽霧腐蝕試驗中,產品試驗溫度與腐蝕速率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如圖2所示。阿累尼烏斯定律指出溫度每升高10℃,化學反應速度約增加2-3倍,即鹽霧腐蝕速度加快。但隨著溫度的進一步升高,氧氣在溶液中的濃度降低,不能滿足電化學反應的需要,電化學反應速率放緩直接造成鹽霧腐蝕速率下降。所以,目前中性鹽霧試驗一般把試驗箱內溫度控制在(35±2)℃,是比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