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系清洗劑
主要有溶劑汽油、煤油或輕柴油等。它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利用其對金屬表面油脂的溶解作用。由于這類溶劑滲透力強、脫脂性好,故一般用于粗清洗,以除去大量的油脂類污物。但在實際使用時,往往加入某種合成的表面活性劑,使它具有清洗水溶性污物的能力,有時也加入少量防銹劑,使清洗后表面具有短時間的防銹能力。這類石油系清洗劑,特別是汽油,由于易燃,使用時必須有充分的防火措施。
氯代烴系清洗劑
常用的是三氯乙烯和四氯化碳。這類溶劑的特點是對油脂的溶解能力強,但沸點低,一般為不易燃物。而且比熱小、蒸發(fā)潛熱小,因而溫升快、凝縮也快。它的密度一般比空氣大,因而存在于空氣下部。由于這些特點,故可用于蒸氣脫脂。由于這類溶劑價格較貴,一般需循環(huán)使用或回收使用。有些溶劑如三氯乙烯有一定的毒性,在有光、空氣和水分共存時,分解產(chǎn)生氯化氫,易引起金屬腐蝕;與強堿共熱時,易產(chǎn)生爆炸等;使用時應(yīng)加以注意。
油溶性防銹劑
又稱油溶性緩蝕劑。大多數(shù)為具有極性基團的長碳鏈有機化合物。其分子中的極性基團依靠電荷作用緊密地吸附在金屬表面上;非極性基團長碳鏈烴則向著金屬表面的外側(cè),并能和油類互溶在一起,從而使防銹劑分子定向排列在金屬表面,形成吸附性保護膜,使金屬不受水和氧的侵蝕。
按其極性基團可分為五類:①磺酸鹽類,化學(xué)通式為 (R—SO3。一般使用的是石油磺酸的堿金屬或堿土金屬鹽類,如石油磺酸鋇、石油磺酸鈉、二壬基萘磺酸鋇等。②羧酸及其皂類,化學(xué)通式為R—COOH及(R—COO)nMm。作為防銹劑的羧酸有動植物油的脂肪酸,如硬脂酸、油酸等,另有氧化石油脂、烯基丁二酸等合成的羧酸,還有石油產(chǎn)品環(huán)烷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