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色是指在紡織品(各種面料、服裝、毛衫等)在生產(chǎn)加工(染色、印花、編織、縫制、水洗、砂洗等)過程中出現(xiàn)的色差、色花、色檔、缸差、白點、白條、段差等等顏色方面的問題進行人工修復的一種彌補手段。
在沒有采用修色的方法之前,紡織企業(yè)如果遇到上述問題的時,一般會重新排料,安排生產(chǎn)車間突擊加班以保證大貨能按時出貨,這樣就造成原有原料和已經(jīng)加工成品的不必要浪費。修色服務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發(fā)展起來的。
修色也不是所有的顏色問題都可以修復,原則上是淺修深,就是把相對淺色的部分修成深色,以達到一致的效果;但如果面積越大修復的效果就越無法把握,所以說面積越小越好;深修淺原則上是不可行的,如果相差較輕微而面積較小的話也可以嘗試,但一般效果沒有淺修深理想。
染棉質衣服 :
1、取一盆30-40度的水,是純凈水,不用太多,能浸沒衣服就可以了。
2、將染料溶于30-40度的水中,邊攪拌邊放入,使其充分溶解,然后放入15克鹽,攪勻。
3、將洗凈的衣服放入,盡量多翻動衣服,這樣染出來的衣服顏色才均勻。
4、10分鐘后把衣服撈出,再加入25克鹽,攪拌等完全溶解后再把衣服放入。
5、慢慢升溫至55-60度,然后加入純堿(約10克)。
6、保溫30分鐘,在染色的整個過程中衣服一定要經(jīng)常翻動,使其著色均勻。
7、取出衣服洗掉浮色。
8、取同樣多的一盆35度左右的清水,加入10克鹽,把衣服放進去浸泡30分鐘。
9、取出衣服直接晾干(避免日曬)。
紡織材料用染浴處理,使染料和纖維發(fā)生化學或物理化學結合,或在纖維上生成不溶性有色物質的工藝過程。染料應在纖維上有一定的耐水洗、曬、摩擦等性能,這種性能稱為染色牢度。紡織物的染色,歷史悠久?!对娊?jīng)》中有藍草、茜草染色的記載,可見中國在東周時期使用植物染料已較普遍。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絢麗多彩的絲織物,表明2000多年前中國的染色 和印花技術已達到一定水平。染色分浸染法和軋染法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