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德國建筑公司購買了莫尼爾的專利,進行了批鋼筋混凝土的科學實驗,研究了鋼筋混凝土的強度、耐火能力。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1887年德國工程師科倫首先發(fā)表了鋼筋混凝土的計算方法;英國人威爾森申請了鋼筋混凝土板專利;美國人海厄特對混凝土橫梁進行了實驗。1895年——1900年,法國用鋼筋混凝土建成了批橋梁和人行道。1918年艾布拉姆發(fā)表了的計算混凝土強度的水灰比理論。鋼筋混凝土開始成為改變這個世界景觀的重要材料。 [1]
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膠凝材料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自19世紀20年代出現(xiàn)了波特蘭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強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價較低,特別是能耗較低,因而用途極為廣泛(見無機膠凝材料)。
20世紀初,有人發(fā)表了水灰比等學說,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強度的理論基礎。以后,相繼出現(xiàn)了輕集料混凝土、加氣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各種混凝土外加劑也開始使用。60年代以來,廣泛應用減水劑,并出現(xiàn)了減水劑和相應的流態(tài)混凝土;高分子材料進入混凝土材料領域,出現(xiàn)了聚合物混凝土;多種纖維被用于分散配筋的纖維混凝土。現(xiàn)代測試技術也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混凝土材料科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