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中,常見的土方工程有:場地平整,基坑(槽)開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及基坑回填土等。
計算土方體積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1)。
體積估算
在建筑過程中,不管是原地形或設計地形,經常會碰到一些類似錐體、棱臺等幾何形體的地形單體。這些地形單體的體積可用相近的幾何體體積公式來計算,此法簡便,但精度較差,多用于估算。
斷面法
斷面法是以一組等距(或不等距)的互相平行的截面將擬計算的地塊、地形單體(如山、溪澗、池、島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溝渠、路塹、路槽等)分截成“段”。
分別計算
這些“段”的體積。再將各段體積累加,以求得該計算對象的總土方量。
其計算公式如下: v=(s1+s2)*l/2
當S1=S2時
V=S*L
此法的計算精度取決于截取斷面的數(shù)量,多則精,少則粗。
斷面法根據(jù)其取斷面的方向不同可分為垂直斷面法、水平斷面法(或等高面法)及與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成角斷面法。以下主要介紹前兩種方法。
(一)垂直斷面法
此法適用于帶狀地形單體或土方工程(如帶狀山體、水體、溝,、堤、路塹、路槽等)的土方量計算。
其基本計算公式如公式(1—7)。公式(1—7)雖然簡便,但在Sl和S2的面積相差較大或兩相鄰斷面之間的距離大于50m時,計算的結果,誤差較大,遇上述情況,可改用以下公式運算:
v=L*(S1+S2+S3)/6
式中 S——中間斷面面積。
S。的面積有兩種求法:
(1) 用求棱臺中截面面積公式:
(2)用S1及S2各相應邊的算術平均值求S。的面積。
例:設有一土堤,計算段兩端斷面呈梯形,二斷面之間的距離為60m,試比較用算術平均法和擬棱臺公式計算所得結果。
先求Sl、S2面積
(二)等高面法(水平斷面法)
等高面法是沿等高線取斷面,等高距即為兩相鄰斷面的高,計算方法同斷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