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jié)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征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民眾消災(zāi)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舞獅歷史久遠(yuǎn), 《漢書·禮樂志》中記載的“象人”便是舞獅的前身;唐宋詩文中多有對舞獅的生動描寫?,F(xiàn)存舞獅分為南獅、北獅兩大類。
據(jù)傳說,它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傳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
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rèn)為舞獅是五世紀(jì)時產(chǎn)生于軍隊,后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jù),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舞獅已成為盛行于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
唐段安節(jié)《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zhí)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痹娙税拙右住段鳑黾俊吩娭袑Υ擞猩鷦拥拿枥L:“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棠緸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痹娭忻枋龅氖钱?dāng)時舞獅的情景。
舞龍在起源于中國的傳統(tǒng)舞蹈。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jié)日里面節(jié)目之一。隨著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現(xiàn)在的舞龍文化,已經(jīng)遍及中國、臺灣、香港、東南亞,以至歐美、澳大利亞、新西蘭各個華人集中的地區(qū),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標(biāo)志。